永 樂 之 美 | ||
![]() |
![]() |
![]() |
![]() |
農村文化產業學堂: 草堂親境里仁為美長修福 地賴笙歌花鳥迎賓永樂村 由地主陳正成老師及承租者楊錫平先生無償提供面積約150坪的雞舍,發動社區義工改建而成,提供社區居民一處集會、研習及觀摩功能之處所。於93年11月進行「產業文化活力空間升級計畫」將原「草地學堂」升級成為「農村文化產業學堂」,在設計上,特別注重強化農村「產業文化」與「文化產業」,以切合現階段永樂社區對成長學習空間的多元需求。 |
三角公園: 即咧所在以前真是荒廢,村民協力為社區ㄟ環境, 鄰長伯施份獻地來鄉挺,公園才有今日的好光景。 這個地方以前是閒置地,也是入莊的門面,經過村民協調與第一鄰鄰長施份同意後,協力打造著個入莊三角公園,於民國88年1月15日 啟用。 |
![]() |
|
八方湧樂亭: 八角涼亭好所在,方圓百里來泡茶, 永記董氏好功德,樂在營造新故鄉。 這個地方是牛埔厝董文隆先生所有,本是村民聚集泡茶聊天之處,原計畫闢建槌球場,因用地範圍不夠,經社區不老英雄團唱議,於此利用廢棄樑木與合板搭建涼亭,又稱八方湧樂亭(意思是居民和睦到處湧樂)。 |
竹仔腳公園: 即咧所在欠管理,劉姓鄉親供土地, 奉獻雙手合時間,造座公園好光景。 竹仔腳是永樂村中的一個聚落,當社區積極投入社區生活環境地景造錦時,此處是閒置髒亂點,影響社區地景觀瞻的地方:;後來居民意識逐漸高漲的倡議下,由社區理事長陳清溪、村長黃安福等人出面與地主劉忠賢先生溝通協調,得到地主劉忠賢先生允許提供土地。在社區不老英雄營造團,上下一心、出錢出力,出時間造做了現在竹仔腳公園。為了發揚一瓦一木整建慶安宮與一斗米建校的永樂精神竹仔腳公園兼顧環保與社區獨立建作自家門前地景造錦的「幫伴」精神,特別選定97年7月9日舉行啟用典禮與留手印造願景儀式,以彰揚地方協作典範。 |
![]() |
埔心仔驛站: 古厝悠悠庇子孫,永樂門戶人稱壹。 車來人往似風動,驛站留人亦留心。 孫壹先生是一位敦厚古意的埔心仔人,於88年3月27日在全國社區早體營造博覽會中加入社區營造工作行列,自此為配合社區造錦,提供這個地方,由在地庄民同心協力造作,才有今日供過路人休息的地方 - 埔心仔驛站,於89年7月21日啟用。 |
常民文物館 由施笨家族無償提供的這棟「一條龍」格局的紅瓦厝及土地,目前規劃為永樂社區農村常民文物館,透過社區營造活用閒置空間及週邊的植栽及綠美化,展覽早期農村文物,緬懷新民披荆斬棘,刻苦耐勞的農耕生活,傳承在地優良傳統「幫伴」精神,共同打造美麗風貌文化地景,優質生活的新農村 。
|
![]() |
|
產業農學步道 為永樂社區環境改造與空間營造,由線而面,由庄內主要道路大新路延伸至至庄後的農路,因緊鄰永樂國小,塑造一個具有社區文化風建置一個農村新風貌的產業農學歩道,提供學生,村民及來蒞臨社區訪客一個教育學習的走廊。
|
永樂教會 為社區唯一的基督教會,目前教堂由林昌貴先生負責規劃,每週日均會有牧師前來參與,舉行禮拜,所以大約十點左右清境的教堂內便會傳出陣陣悠揚的歌聲。近年來教會的活動也越來越熱絡,舉辦兒童英語會話班,許多小朋友都很喜歡,廣受好評。
|
|
|
田園健康步道 此段排水溝為大新路2巷中唯一未加蓋的路段,且為社區學童上下學必經之路,有鑒於兒童之安全及美觀,捨棄一般之水泥舖設改以圓形木來施作,不但美觀更有腳底按摩之功效,並可提供社區居民一個休憩的場所。
|
紫羅蘭親境大道 紫羅蘭學名蒜香藤,廣植於永樂國小前排水溝圍欄,終年常綠,花開夢幻如畫,社區由牛埔厝、竹仔腳及埔心仔三聚落組成,居民主要聚集在大新路二巷,社區有心將主要道路規劃成具有紫羅蘭夢幻般的親境大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