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沿革

社區位置

聚落名稱由來

宗教信仰

社區標誌

宗 教 信 仰

 

   慶  安  宮

先祖打拼來建置

庄頭信仰蘇邢清

媽祖繞境來保庇

風調雨順永樂年

     慶安宮為本社區最具規模且歷史悠久的寺廟,根據永樂村長陳炎輝先生及當地耆老施份口述表示:

   慶安宮早期未建廟前,於民國前十五年(清光緒23年歲次丁酉,西元一八九七年),僅祭祀邢府千歲,由黃義,蔣稷擔任乩童,由黃合擔任筆生(翻譯),後來,在福興鄉同安村民來本村看野台戲時,為了團結民間力量,使支持及鼓勵本村參與「同安竂十二庄迎媽祖」的慶典活動。

    民國元年,發起人施婆(地主)及村民起義、林屋籌措稻米集資,以竹屋方式建廟。民國十四年,此廟因遭颱風崔襲因倒塌,逐於民國十五年將其改為磚造,發起人施婆、施義、林屋、陳居及黃栳等人,由村民募集稻米集資及人力協助,鹿港善心人士林煥彩捐助磚塊,工匠施為曾豬。

民國三十六年,台灣光復後,因治安不良,長遭遇外地「搶庄」,為了團結民村民力量共同抵禦外侮,於是,寺廟便發起組成舞獅陣,由鹿港「文桂師」、西螺李朝安先生協助指導。同年,並招募新乩童,蘇府千歲由陳銀昌擔任、邢府千歲由黃崑樹、清府千歲由梁金再、由施丁財擔任 筆生(翻譯),五方(執旗者)為林金榮、陳廚、黃金、陳讚及師丁財等五人擔任。

民國三十八年起連續三年,寺廟發起人南鯤鯓代天府進香,信徒必須徒步乘坐台糖小火車志台南新營,然後再徒步至南鯤鯓代天府,以表示信眾之虔誠。民國十四年,蘇府千歲為了怯除瘟疫,便有溪湖四塊厝東螺溪取水儀式,公村民飲用,以保佑村民平安。

民國六十五年,因寺廟年久失修、殘破不堪,於是,經擲茭邢府千歲同意重建,由陳居擔任董事,黃成功擔任主任委員,村民開始合籌資向施文啟購地,當時牛埔厝有田地者,每分地捐助三百元,但由於經費短拙,便發起在外地工作之青年及善心人士踴躍捐款。歷時三載,終於再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及但圓滿竣工。

民國八十六年,因寺廟屋頂漏水嚴重,需作整體的規劃修復,於是,由施份擔任董事,施德讚擔任主任委員,以及重建委員會全體委員和眾信徒出錢出力之下,修建工程進行頗為順利。終於在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及但圓滿竣工。

本公早期奉祀蘇、邢、清三千歲,後來因村民信仰,加奉天上聖母、太子元帥、玄天上帝、薛府千歲是牛埔厝村民共同的信仰,每年農曆三月間於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時最隆重之慶典,另於各供奉主神聖誕千秋日,村民於均於當日前往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百姓公土地公

相傳清朝時彰化知縣楊桂森曾於西元1835年的農曆七月一日經過牛埔厝,發現有許多信徒在祭拜百姓公,人聲鼎沸,相當熱鬧,當他七月二十九日再經過時,依然熱鬧如昔,可見當十火鼎盛的景象,當時牛埔厝人口眾多,約有上百戶。

據傳百姓公旁的高地和附近的田地以前都是荒塚,先民開墾時曾挖到人類骨骸,便把挖到的骨骸放在廟裡供俸,台灣的農村有許多百姓公,其由來也大多是如此。

日據時代大正八年(西元1920年),辜顯榮要開發目前永樂村的三聚落,也有整修百姓公。目前的外貿是民國89年興建完成。

每年農曆七月十七日,這裡便十分的熱鬧,村民會請歌仔戲來戲台演出,家家戶戶黃昏時都會來這裡拜拜,一直到七月二十九日,每天晚上都會有不同的節目,如電影、布袋戲、康樂隊等,都是有心要酬謝百姓公的信徒自已出錢請來的。

土地公事由謝金所建議興建,以保佑村民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永 樂 教 會 

故名為聖三一堂,於民國60年建立,屬基督路德福音會,隸屬美國差會,目前在台灣的怖道由財團法人組織領導。

當時建堂時,發起人為林寬柔先生的第二代子孫林金、林萬福及第三代弟子林貴昌、林慶華、林慶章。經費由美國差會補助和會友共同樂捐來籌措。當初再決定地點時,因此地在民國57年土地重劃後,行成三角地,不利耕作,地主施憲便同意賣出,經過所有會有的努力付出,終於建立此一信仰中心。

目前永樂教堂由林貴昌先生負規劃,每週日均有牧師來一啟參與,舉行禮拜,所以大約十點左右,清境的教堂內便會傳出陣陣悠揚的歌聲,令人感到安祥的喜樂。禮拜的活動約再十一點二十分結束,所有的會友在教堂內聚餐,享用簡單的便餐,因為本村附近並無餐飲店,所以午餐都是自己動手煮的。

本村信奉的居民多為埔心仔的林姓家族。相傳林昌貴的祖父林寬柔原為乩童,後來因肚子長瘤而生了一場大病,最後不醒人事,只剩心頭還有一點溫度而已,家人把床移到廳堂,以為無藥可救了,但神奇的是三天之後竟然清醒,身體也恢復健康,林寬柔說當他昏迷時,遇到一位白衣天使,指引他要信真主,並答應他要治癒他的病,因而受感動,逐受洗成為教徒,全家亦虔誠信教,成為基督教家庭。

近年教會的活動也越來越熱絡,舉辦兒童英語會話班,許多社區的小孩參加,不僅可以學習英語會話,也可以感受到愛心和熱心,許多小朋友都很喜歡,廣受好評。教會表示很願意參與和支持社區的教育文化活動,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傳唱美麗的詩篇,散播人間的愛與溫暖。